人民网
人民网>>聚力微光>>案例展示>>教育领域公益事业

医教协同 塑造心理健康教师发展新动能

2024年05月20日17:16    
小字号

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2024年5月12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海东、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大研、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主任程万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曹庆久、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梁佩鹏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中西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0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本次培训。

开班式上,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指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以视频形式向全体教师致以问候。他指出,在精神心理领域,青少年是需要格外关注的群体,全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培养具有“医教协同”复合型技能心理健康教师,是新时代下提高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社会各方汇聚力量是推动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发展的关键。

为解决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均衡,提升我国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王建光在致辞中讲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多方的助力。2023年,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发起设立“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公益项目。本次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系列培训是“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金会开展多重举措、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大爱行动。

作为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国家队,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余年以来始终关爱中小学师生。李海东在致辞中指出,人教社受中国教育基金会委托,高度重视、全力协同组织实施本次培训。结合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经过医学、心理学、教育专家团队长达半年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以“医教协同、塑造心理健康教师发展新动能”为培训主题,精心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成果驱动、同伴互助、案例研讨”四大特色的培训课程。培训引领参训教师树立“医教协同”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和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复合型技能,学会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开班仪式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曹庆久作《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精神疾病诊治案例分析》的主题分享,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阐释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方法和途径。

开班仪式下午,结合新时代青少年心理状况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为大家作《青少年心理现状与影响因素》的主题报告,侧重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做出积极有效应对的措施和建议等。

本次培训为期一周,参训教师将与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301医院等医疗机构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心理学教育专家,以及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八中学等同伴心理教师,以小班形式互动和交流。围绕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复学返校学生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心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心理测量与应用、家校协同共育及心理教师自我关爱等主题进行共同研讨。

此外,培训还将组织参训教师走进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等6所心理健康特色学校,进行现场教学和经验交流。

据悉,本次“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将于2024年度在北京、广州、昆明等地开展总计4期、每期8天的系列培训,并同时为参训教师提供全年线上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辅助学习。预计将有中西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0名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线下培训,万余名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线上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责编:高哲、赵丹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