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為,貢獻“銀發力量”(體驗·民生一線觀察)
楊佔嶺(左)為居民維修無障礙扶手。施芳 攝
唐偉(左)幫助旅客尋找遺失的証件。洪秋婷 攝
張明明輔導學生學習。楊幫慶 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銀齡行動”老年志願者代表回信中指出:“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
“銀齡行動”是由全國老齡委發起的老年志願服務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參加“銀齡行動”的老年志願者累計有700余萬人次,開展援助項目4000多個,受益群眾4億多人次。廣大老年志願者發揮經驗優勢和技術專長,開展支農支教、健康服務等公益行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老年人的精神風貌。
北京胡同裡的社區為老服務隊隊員、廣州南站的志願服務隊隊長、雲南邊疆三尺講台上的志願教師……日前,記者走近幾位銀齡志願者,從他們老有所為、余熱生輝的故事中,感受他們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
——編 者
北京東城區福祥社區愛滿福祥為老服務隊隊員楊佔嶺——
“誰家有難事總要搭把手”
“走,咱們到李姐家去!”上午10點,記者來到楊佔嶺家中,幾句寒暄過后,他就領著記者走出了家門。
2019年退休的楊佔嶺是北京東城區福祥社區愛滿福祥為老服務隊隊員,走訪探望老人是他平常最忙活的一件事。
“楊子,你又來啦,趕緊屋裡頭坐!”按響門鈴,李伏生老人熱情地將我們迎了進去。
“李姐,您最近幾天血壓咋樣?睡覺踏實不?”楊佔嶺搬來一張小板凳,緊挨著老人坐下,兩人拉起了家常。聊到開心處,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不知不覺,快到中午。楊佔嶺起身告別,走到大門口,發現牆上的無障礙扶手歪斜,一顆螺絲釘快掉下來了。“這多危險,得趕快修好!”楊佔嶺趕忙取來電動螺絲刀,將扶手牢牢固定在院牆上,“這下穩當了!”
福祥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常住居民3268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900人,80歲以上老人263人。2017年,福祥社區成立愛滿福祥為老服務隊,楊佔嶺第一時間報了名。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開藥,逢年過節給老人送上自制糕點,定時去探望獨居老人……這些工作,楊佔嶺干得很認真。
每個月最后一個周五是福祥社區的為老服務日。楊佔嶺和其他志願者用輪椅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幫助老人理發、泡腳,有時一上午要倒20多盆泡腳水。
為老人服務,既要熱心,也要細心。有一次,楊佔嶺去看望一名獨居的80多歲老人,一進門就聞到一股異味,一檢查,發現煤氣罐閥門處軟管鬆動導致煤氣泄漏,差點釀成大禍。從此以后,楊佔嶺自備小工具,走訪老人時一戶不落地把煤氣罐都檢查一遍。
胡同居民老物件多,經常需要修修補補,但自家無法置辦全各式工具,怎麼辦?“能不能在公共空間設個工具角?把各家的工具集中起來,誰有需求就去領取。”楊佔嶺提議。
大伙兒都覺得這個想法好,捐出了200多件工具,“便民百寶箱”誕生了。社區將工具登記入冊、分類管理,還組建了一支15人的志願服務隊。
“有難事,找楊子!”這是周邊幾個胡同裡老人常挂在嘴邊的話。帽兒胡同45號院的班大姐老伴兒去世后,想把屋裡的家具調換一下位置,找了好幾個搬家公司,誰都不願接下這個費力錢少的活。
聽說班大姐的煩心事,楊佔嶺先去量好家具尺寸,准備了一把專用扳手,又叫上愛人和一名鄰居,3人連拆帶裝,鼓搗大半天,終於把家具重新擺放好。班大姐拉著楊佔嶺的手說:“這事我琢磨了一年多,今天總算落定,心都跟著敞亮了!”
“您整天幫這家那家,自己家的事顧不上,家人會不會埋怨?”記者問楊佔嶺。他笑著看了一眼愛人冀正紅說:“她也是為老服務隊的,隊裡還有70多歲的老大哥老大姐,每次大伙兒都搶著干活!”
自小受到父母影響,楊佔嶺的女兒也樂於助人,多次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楊佔嶺家榮獲“首都最美家庭”稱號。
“我在胡同裡長大,誰家有難事總要搭把手,這份鄰裡情要一輩輩傳承下去。”告別時,楊佔嶺動情地說。
廣州南站地區志願服務隊隊長唐偉——
“幫助別人有一種由衷的快樂”
早上不到8點,68歲的廣州南站地區志願服務隊隊長唐偉已經坐了1個小時的公交車,到達位於廣州南站西廣場的石壁街青年之家,開始一天的志願服務工作。
和記者匆忙打了個招呼,唐偉便打開電腦,打印志願者簽到二維碼,准備簽到名單,給今天上崗的志願者分崗,並對年輕志願者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
一連串准備工作結束,9點左右,唐偉戴上志願者袖章、帶上服務隊証件、穿上紅馬甲,准備好這標配的“三件套”,拿起對講機,和志願者們一起走上崗位。
“請問在哪裡搭出租車?”剛走到乘車大廳,一名中年男子匆匆跑來詢問。“前面左邊拐進去藍色雨棚那兒。”唐偉快速回答。
廣州南站的每個角落唐偉都了然於心。她已經在這裡服務超過13個年頭,是志願服務隊裡年紀最大的一名“銀發”志願者,人們親切地稱呼她為“唐姨”。
“做志願服務真的會停不下來,幫助到別人,我心裡感到真正的快樂。”唐偉第一次與志願服務結緣是參與小區街道組織的志願活動,了解到廣州南站有個志願服務隊,已經退休的唐偉就報名加入了。
“我記得第一天在廣州南站當志願者時,心情非常忐忑。但當天我就幫到了很多人,幫老人推輪椅,幫盲人找到方向,幫旅客搬運大件行李,心裡特別滿足和高興!”唐偉說。
廣州南站是全國最繁忙、客流量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每天南來北往的旅客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2010年成立至今的廣州南站地區志願服務隊是幫助旅客解決困難的重要力量。
“志願工作說來簡單,就4個字——咨詢服務,但涵蓋內容非常廣,扶老攜幼、行李搬運、尋找走失之類的事情,隻要有人求助,我們都會盡力幫忙,服務到最后一步。”唐偉回憶,“2017年春運,一位來自武漢的老人下錯車站,我們幫他找到列車長,聯系當天的末班車返程回家。”
說話間,記者跟著唐偉在乘車大廳繞了好幾圈。“我之前在廣場巡邏的時候,從西到東,整個繞廣州南站一圈,一天巡邏好多圈,每天得走2萬多步。”唐偉說。那時,她每天都是如此,但並不覺得累,“幫助別人有一種由衷的快樂,我堅持做志願服務這麼久,就是因為真心熱愛。”
志願服務,不求回報。“剛坐上高鐵,真謝謝你們呀,想給你們做個錦旗。”唐偉手機收到一條來自小薇媽媽的感謝消息。經過志願者的努力,她在廣州南站走散的孩子很快被找到了。“別客氣,孩子找到了我們就放心了。”唐偉回復完信息后告訴記者:“很多旅客都很客氣,想給我們買水、送特產表示感謝,我們都婉拒了。”
如今,唐偉不僅粵語交談流利,還能熟練使用翻譯軟件與外國旅客交流,指引高鐵換乘路線快速清晰,推薦的游玩路線“不踩雷”,贏得國內外旅客的聲聲稱贊。
“年紀不是問題!隻要有需要,我盡己所能,繼續做下去!發揮余熱投身到志願服務中幫助別人,也豐富了自己。”唐偉用實際行動証明,老年人是社會寶貴的財富,能夠服務社會、幫助他人,老有所為也大有可為。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志願教師張明明——
“就想為孩子實實在在做點事”
早晨6點半,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的天還沒亮,志願教師張明明就已洗漱完畢,利落地整理好教案准備出門。“今早兩節英語課,孩子們初三了,得盯緊點。”
與同齡人帶孫子、跳廣場舞的生活不同,退休后的張明明選擇了在雲南支教的生活。她曾是黑龍江雙鴨山市第五中學的英語教學骨干,從教36年。“退休后感到心裡空落落的,還是教室裡那份蓬勃的朝氣更吸引我。”張明明說。
今年7月,張明明看到雲南省教育廳發布的招募秋季學期基礎教育“銀齡教師”公告,毫不猶豫提交了申請表。經過一系列審核程序,張明明跨越4600多公裡,從東北來到西南,落腳芒市城郊中學,回到她熟悉的三尺講台。
張明明承擔著初三一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一周10節課,加上晚自習輔導,工作量不小。不過張明明教學經驗豐富,應對起來也從容。“這些孩子大多來自農村,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張明明告訴記者,起初課堂上靜悄悄的,學生們普遍不願開口說英語。
學英語哪能不開口?張明明想了個招兒,將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以積分獎勵的方式鼓勵大家多開口、多互動。上午的英語課上,隨著環保主題的展開,張明明放慢語速用英文提問,不少同學舉手回答。“第一組,非常棒!第二組,加油!”張明明在教室裡來回走動,與同學們用英語對話,並給他們鼓掌打氣,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一會兒還得找時間和幾個基礎薄弱的學生聊聊,幫他們制訂學習提升方案。”張明明說。雖然她來到城郊中學隻有一個多月,但教學成效已經開始顯現:沉默的課堂不見了,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
盡管是老教師,張明明依然邊教邊學。下午批改完作業,她便利用空當時間旁聽其他老師的課程。城郊中學校長郭彩能說:“張老師對教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課堂精氣神兒足,節奏感好,注重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孩子們喜歡。”
“今晚沒安排晚自習值班,准備回家備課。”張明明告訴記者,每次備課除了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課件外,還得反復琢磨教學方法,確保孩子們能聽懂、願意聽並且喜歡聽。一整天下來,忙到晚上11點是常有的事兒。
與張老師走回宿舍的路上,有一段路沒有路燈,記者打開手機的手電筒照明。“不覺得辛苦嗎?”記者問。“哪苦了,芒市的氣候好得很,孩子們也淳朴可愛,我教得開心,過得也舒心。”張明明向記者透露,退休后,最先向她發出邀請的是浙江一所學校,待遇比雲南豐厚不少,但自己更想投身邊疆,成為一名銀齡志願者,為這裡的孩子提供幫助。
芒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楊麗燕介紹,今年共有14名像張明明這樣的骨干銀齡志願教師到芒市任教,不僅填補了當地的教師缺口,也對年輕的教師起到“傳幫帶”作用。
“我教書不是為了掙錢,就想為孩子實實在在做點事,隻要這片土地需要我,我便願意持續散發光熱!”張明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