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公益動態

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06月26日04:20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作者:桑學成(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江蘇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院院長)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論上守正創新、在實踐上對黨的文化建設工作有著明確的任務部署和要求,是我們黨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義,就必須加深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認識,尤其是回答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從何處來、中國共產黨何以擔負以及如何擔負這一使命等重大問題。

1.使命何處來: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生成邏輯

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塑造了黨的文化使命。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使命就在於推翻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全面發展的“聯合體”,這一使命自然包括文化層面的內容,因此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便自覺肩負起了特定的文化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著黨的文化使命。中國有著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仍閃耀著光芒,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中國共產黨作為國家和民族文化事業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天然地肩負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縱觀人類歷史長河,可以發現文明的根本性轉變往往源於文化的深刻轉型﹔而一個文明的真正復興,則始於文化的再生。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的文化自覺與強烈的歷史責任感。

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文化建設實踐的歷史,就是根據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不斷明確和更新文化使命的歷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認識到了文化與革命的辯証關系,強調要革除舊文化,發展作為革命文化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雙百”方針,並科學地預見了“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再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提出,黨的文化使命呈現漸進式的發展樣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兩個結合”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些都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穩步推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使命有著鮮明的現實與未來指向,它既不是主觀臆造也不是單純的理論推演,而是生成於我們黨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與經濟發展、法治建設、生態保護一樣,文化建設亦需設定清晰的願景與目標,作為其建設的指引和紐帶,確保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依據時代特征與人民事業發展的需求,提出充滿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並引領人民為之奮斗。建設文化強國,既要立足當前,又要放眼未來,通過明確的目標設定來引領文化發展的方向,確保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2.使命何以擔: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核心依據

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守正創新的必然要求。對於任何一種文化來說,不守正都不足以賡續、不創新都不足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是如此。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守正創新,一方面要有守住正道的定力,中國共產黨歷來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因此黨對文化使命的擔負、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就是守住正道的最可靠保証﹔另一方面要有激發創新的活力,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其創新歸根結底來源於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政黨,最能夠在人民生動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活力。

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的客觀需要。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中國步入近代以后,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國家和民族危機,無數知識分子尋求救國之道,紛紛轉向學習西方模式,一時間“全盤西化”的主張和觀點盛行,這不僅沒能指引出一條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確路徑,反而嚴重削弱了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在國家衰敗、民族危亡之際登上了歷史舞台,中國人民因此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並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由此開啟了新篇章。進入新時代,世界文明之間的交融與激蕩愈發頻繁,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既不“閉門造車”“孤芳自賞”,也不“邯鄲學步”“隨聲附和”,而要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指引下,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堅定文化自信。“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正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文化不僅是塑造社會凝聚力的靈魂紐帶,而且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關鍵變量。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明的全球影響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主動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表現。另一方面,在全球文化競爭與激蕩的歷史浪潮中,社會思想領域並不平靜,斗爭和較量有時還十分尖銳,因此面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樣一項兼具歷史性和開創性的偉大事業,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國際文化軟實力競爭中找到一條融貫古今、匯通中西,既能推動中華文明當代發展又能為人類文明貢獻智慧的科學路徑。

3.使命如何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實踐進路

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動力和底氣。堅定的文化自信是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深層動力。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需要擔負起主體責任,依托時代特點和實踐需求,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實現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文化自信根植於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正確運用。中華文明悠久而精深,盡管曾在歷史變遷中屢經挫折,但始終韌性十足、絢麗不減,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這正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面向未來,我們應科學地認識本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文化自信還源於我們對文化立場的堅守。這種自信並非自滿自負或盲目自大,而是基於文化自覺,在與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展現出對本土文化價值及其生命力的確証和尊重。新時代新征程上,堅守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堅持黨對文化事業的全面領導,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行穩致遠。

堅持守正創新,在推進“兩個結合”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向指引。與此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與品格的命脈與優勢所在,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以扎根的文化土壤。新征程上堅持守正創新,必須深度挖掘和研究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積澱,通過馬克思主義的視角,激發和重塑那些蘊含生機與活力的傳統文化元素,使之與新時代的要求相匹配,轉化為既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又與現代文明和諧共融的文化新形態,從而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和社會的持續進步源源不斷地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力量。同時,我們要致力於深化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這不僅要求我們深入探索和理解兩者在制度、文化及精神等層面的共鳴,還要將這種深層次的結合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相融通,使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為馬克思主義注入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風格,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與時俱進的科學思想和方法論指導。

秉持開放包容的胸懷,以兼收並蓄的態度對待世界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回望歷史,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經王朝更替、政治動蕩的多番考驗而未曾中斷,關鍵在於其能吸納異質文化、化解文明張力,始終保持開放與包容的姿態,進而在歷史變遷中始終煥發生機與活力。正如生命需要新陳代謝,文明亦需更新迭代,閉塞自守、停滯不前終將導致衰退。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多元文化的交融與激蕩,我們應恪守文明間平等共生的原則,既要深植中華土壤,又要胸懷全球視野,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精華,不斷推動文化的創新發展,從而鑄就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新輝煌。

(責編:崔麗華、趙丹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