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公益動態

青海校園足球依托東西部協作快速發展

“感謝這麼多人來幫我們實現夢想”

記者 喬棟
2024年06月25日10: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曲麻萊縣足球少年在雪中訓練。索南代青 攝(人民視覺)

曲麻萊縣足球少年在訓練中。資料圖片

曲麻萊縣U13男子代表隊在2023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上合影留念。索南代青 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足球運動深受歡迎。近年來,東西部協作、教育援青為當地足球教育帶來全面提升。標准化球場多了,培訓理念更先進了,外出交流參賽更頻繁了……小足球激發大夢想,足球少年們不斷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正值午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第一民族完全小學,足球少年們來到操場加練,為即將到來的玉樹州青少年足球聯賽做准備。

“剛才這個球,你觀察跑位了嗎?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體育教師成林朋措快步跑到停球位置,對六年級學生多杰然丁進行指導,黝黑的臉上滲出汗珠。

多杰然丁點點頭,“剛才沖太猛了”。不久,類似的球再傳到他腳下,他抬頭稍作觀察,一個內切過掉防守球員,隨后低平球傳到門前,隊友輕鬆將球推入空門。孩子們爆發出歡快的笑聲。

以前在土灘地裡踢球,現在標准化足球場越來越多

成林朋措是玉樹本地人,曾兩次獲得“青海足球先生”的榮譽,還隨玉樹牦牛隊奪得青海省運會足球冠軍。他擔任曲麻萊縣第一民族完全小學體育教師已近10年。

“我從小就喜歡踢球,我們這裡足球氛圍很濃。”成林朋措介紹,10多年前,玉樹州、果洛州的孩子大多在土灘地裡踢足球。

簡陋的條件,沒有減弱高原少年對足球的熱愛。第二批上海市援青干部展子棟,忘不了剛來青海時的場景——室外氣溫接近零攝氏度,孩子們穿著布鞋在土灘地上圍著足球飛奔,場地坑坑窪窪,孩子們熱情高漲。他走進學生宿舍,牆上到處貼著知名足球俱樂部的標志、球星海報,有的甚至是孩子們拿粉筆畫上去的……

“他們看足球的純真眼神,讓人動容。”為了在果洛州蓋一座標准化足球場,展子棟四處奔波。其間,上海援青指揮部發揮了很大作用,對接上海贊助商、納入教育援青項目計劃……2015年,果洛州第一座標准化足球場建成。

“10多年前,玉樹州一座標准化足球場都沒有﹔如今伴隨著東西部協作、援青項目及青海教育資金的不斷落地,玉樹州新修和改建了200多所學校,全部配備了標准化足球場。”北京市援青干部、玉樹市委副書記朱應延說:“球場修好了,孩子們離足球夢想也越來越近。”據介紹,國家能源集團今年將援助投資1200萬元,在曲麻萊縣修建青海第一個室內氣膜足球場,讓孩子們在冬季也能正常訓練。

提升的不僅是硬件,依托東西部協作、教育援青,青海足球教育不斷進步。成林朋措坦言:“以前上足球課,主要教盤帶和射門。至於分階教案、團隊協作等進階訓練,則完全是短板。”經過專業機構和援青團隊的培訓,成林朋措近年來收獲很多,“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對小球員進行力量、協調性和柔韌性等訓練,以前要求他們完成動作即可,現在會細摳要領。”據介紹,在援青資金和當地配套資金的支持下,克瑞斯專業教練團隊長期駐扎在曲麻萊縣,3年來為該縣培訓了21名專業足球教練。

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果洛州的異地辦學點,由上海市援建。綠茵場上,孩子們肆意揮洒汗水。體育老師高元壽在場邊觀賽,他介紹:“我們學校的上海教師有7人,做了很多工作。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體特點,將運球、傳球、顛球等基本技術融入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

球隊訓練更專業了,還能到大城市參加集訓、交流

走在玉樹州、果洛州的大街小巷,捧著移動設備觀看比賽的球迷並不少見。尤其每逢州級聯賽、牧區聯賽,即便不認識的路人,隻要湊到一塊看比賽,便有了說不完的話題。

曲麻萊縣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這裡的人們對足球有著深深的熱愛。

除了定期訓練,多杰然丁放學回家后也不放過踢球的機會。在山丘和泥地上,訓練工具就地取材。高低不一的套馬杆,被他插在地上,既可以做“球障”,也能組成球門。

“一日顯四季,風吹石頭跑。”高原風大,紫外線強,人容易有高原反應。但生於斯長於斯的孩子們,反而將其轉化為優勢。“缺氧會使人的心肺功能產生應激反應,經過訓練,可以增加人體血紅蛋白、增強供氧能力,從而提高球員的心肺功能、提升球員的耐力和體能。”來自克瑞斯青訓俱樂部的教練員宋燦介紹。

去年,曲麻萊縣第一民族完全小學獲得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青海賽區)U13(13歲以下)組別冠軍。幾乎同時,果洛州瑪沁縣第二民族中學的代表隊獲得該賽事U15(15歲以下)組別冠軍。“青海的足球氛圍很好,幾個孩子、一個足球,便能留下快樂童年,高原足球的魅力在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上海援青教師、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體育老師喬慶偉表示。

“對手實力都很強,我交到了新朋友,大家約好以后要定期打電話交流。”去北京參加集訓后,多杰然丁在日記中寫下感想。

“不僅要建球場,還要建立人才輸送、對外交流的平台。”朱應延介紹,去年玉樹州組織20名青少年足球特招生赴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開展集訓。其間,學生們接受青訓教練的專業指導,與國安青訓網點俱樂部進行了多場教學賽。

獲得多項榮譽,孩子們的未來有了更多選擇

“不少孩子是第一次坐汽車去玉樹州,第一次坐飛機去西寧,第一次坐火車去遠方,增長了不少見識。”去年,成林朋措和宋燦帶隊員去蘇州參加比賽。宋燦回憶,“小隊員們很興奮,眼睛盯著窗外,不時有新發現!”

代表青海出戰吉林延吉全國總決賽,奪得第七屆京津冀校園足球夏令營邀請賽U12(12歲以下)(專業組)冠軍,奪得重慶星耀五洲U11(11歲以下)男子組季軍、U13男子組第四名……去年,成林朋措帶孩子們出省參加了15次邀請賽,取得不少好成績。多杰然丁成長迅速,在9場比賽中攻入27粒球。對於未來,這位牧區少年十分篤定,“我會與足球相伴走下去,感謝這麼多人來幫我們實現夢想。”

他的夢想並非空中樓閣。如今,青少年足球發展之路越來越寬。去年,曲麻萊縣U12女足被“整建制”地輸送到青海省體校,為青海女足發展增添力量。“足球教育日益完善,孩子們未來多了很多選擇,可以走職業化道路,也可以成為體能教練、康復師、體育老師等。”曲麻萊縣民族中學校長索昂它次說。

在玉樹州,青少年足球的基本盤越做越扎實。隨著外出比賽的頻次越來越高,當地校園足球聯賽的組織精度、專業程度不斷提升。在曲麻萊縣,已搭建全縣U8(8歲以下)—U13年齡段5個男女梯隊,形成“5萬人口、海拔4200米高、11所學校、5個組別、46支隊伍、500多名參賽隊員”的青少年賽事盛況。

“一個小足球,成為連接地域交流、交往、交融的紐帶。”玉樹州副州長、曲麻萊縣委書記譚晟說:“在玉樹州,足球是民族團結的載體,孩子們在足球運動中得到成長、交到朋友、見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他們的人生日益廣闊。這不僅是當地足球運動的發展,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責編:董若凡、趙丹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