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公益動態

山東青島全方位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為兒童創造更有愛的城市空間(一線調研)

記者 王沛 李蕊
2024年06月11日10: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青島校車上的“流動圖書角”。趙安邦 攝(人民視覺)

小讀者在青島如是書店讀書。 李蕊 攝

青島浮山森林公園童趣園。青島市婦聯供圖

核心閱讀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事關家庭幸福,事關國家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兒童友好城市誰來建、怎麼建?記者在山東省青島市展開調研。

 

日前,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公布第三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

什麼是兒童友好?簡言之,是為了保障和實現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適宜的政策、空間、環境和服務。

近年來,山東青島持續發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2023年成功入選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眼下,兒童友好理念在青島深入人心,正深度融入城市建設。

“一米高度”看城市

周六清晨,約上小伙伴,戴上遮陽帽,青島市海信學校七年級學生劉銘澤牽著妹妹的手,直奔浮山森林公園。

山腳下,一灣湖水蕩漾﹔枝頭上,鳥兒唧唧喳喳。綠道蜿蜒,攀行而上,半山腰處,“童趣園”裡已來了不少小朋友。木樁橋、蹺蹺板、樹屋滑梯……劉銘澤與小伙伴奔跑玩耍,歡聲笑語在山間回蕩。

別瞧孩子們年紀小,他們可干了一件“大事情”——

2022年,為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青島面向全市中小學校公開選拔招募“小小調研員”,請他們用“一米高度”審視城市環境,發放調查問卷,開展實地調研。“一米高度”是兒童看向城市的視角,城市建設中要提供更多兒童喜聞樂見的服務。

劉銘澤便是“小小調研員”團隊的一員。“我採訪過各種年齡段的小朋友,還有環衛工人、帶孩子的老人……”劉銘澤告訴記者,“許多人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兒童玩耍的場地比較少、設施比較單一,一到周末,不知道孩子該去哪兒玩。”

意見紛紛匯總上來,形成了真實反映孩子和家長訴求的調研報告。恰逢青島啟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青島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宋立春表示:“抓住這次城市更新的機會,從規劃到實施一步到位!”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工作人員拿出改造圖紙:“我們建了兒童設施。你們看,有滑梯,也有秋千。”

市婦兒工委辦工作人員拿著圖紙看得認真:“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做適兒化改造,把兒童優先的理念嵌入其中,形成有吸引力、益智舒適的兒童友好空間。”

工作人員疑惑:“適兒化改造,怎麼改?要不要推倒重來?”

“‘微改造’就可以,主要得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兒童游玩需求。”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吳曉謙拿出調研報告,“比方說,草地上的石磚小路,要考慮小朋友的身高設計磚和磚的間隔距離。”

最終,青島選樹了89個兒童友好項目,總投資額89.1億元。作為其中一個項目,浮山森林公園僅僅一年時間就換了模樣,“童趣園”成了孩子們的新樂園。

截至目前,全市89個兒童友好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兒童設施變多了,指示牌變矮了,石磚距離變小了……劉銘澤和小伙伴們發現,自己的很多建議真的實現了。“現在每逢周末,妹妹總愛去公園玩。我跟她說,這裡還有哥哥的一份功勞呢!”劉銘澤很自豪。

“一顆牙齒”看服務

“啊——”

“再張大點,讓我看看后面的牙齒,好嗎?”

在青島市口腔醫院口腔科,醫生輕聲細語,給小患者涂窩溝封閉劑。

“瞧,兒童初萌恆牙未經磨損,窩溝深,咬合面凹凸不平。”青島市口腔醫院院長王萬春指著一旁的牙齒模型說道,“恆磨牙齲壞率最高,影響一生的生活質量。涂上窩溝封閉劑,可以進行有效預防。”

“而且,適齡兒童免費做!”王萬春說,這件事從青島開始探索,接著在全省全面鋪開。

兒童友好,健康先行。2012年開始,青島市兒童口腔疾病基本預防項目列入市辦實事,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給全市兒童提供免費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檢查、窩溝封閉、全口涂氟和早期齲齒充填等服務。

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累計投入1億多元,超過98萬名適齡兒童受益,適齡兒童窩溝封閉率達90%。

2023年,青島還提出,免費為全市約30萬名兒童青少年做脊柱和視覺健康篩查。“兒童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的大事,是兒童友好的應有之義,更是政府提升服務的職責所在。”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薄濤說。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值得關注。

“去年市裡為80余萬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免費的心理健康篩查。”青島市市北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王秀香介紹,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健康問題高發期,但心理問題十分隱蔽,影響因素復雜,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

這些年,青島市民政局通過購買服務,搭平台、育陣地、組隊伍、建機制,為兒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先后對1105名困境未成年人進行科學評估,為162名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青島市李滄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李滄區滄口街道組建了志願服務隊,為需要幫助的兒童送去關愛,每月兩次上門,每次陪伴不少於3小時。目前,志願服務已堅持3年多。

“一個擁抱”送溫暖

青島東部,嶗山西麓,嶗山區星橋殘疾人康復中心教室內,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4個孩子坐成排,正在康復老師指導下互動。他們是孤獨症兒童,存在語言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重復刻板行為等,且終生難愈。

“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希望他能生活自理。”一位陪讀的孤獨症患兒母親每天帶孩子來康復治療,“孩子進步很大,還不收費,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為保障特殊兒童有效康復,2016年,嶗山區創新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在嶗山區接受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少年提供免費服務。“我們的老師多數具有專科或本科以上學歷,來自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等各個專業。”嶗山區星橋殘疾人康復中心負責人胡波說,幾年來,在康復中心接受過康復訓練的學生有150余名,其中20多名融入普通小學或幼兒園就讀。

“符合條件的特殊兒童能夠就讀普通學校。”青島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元韶表示,“而且融合教育效果很好。”

在嶗山區遠洋風景幼兒園,孩子們圍成圈,跟著老師猜謎語。“紫色的短袖、黑色的褲子,是哪位小朋友?”答對的兩個孩子擁抱示好,獲得一片掌聲。

“被擁抱的是一名孤獨症兒童。”園長劉樹芹低聲介紹,“他身后跟著的是特教老師,隨時准備幫助孩子跟上節奏。”

對面的資源教室放置著蹦床、沙盤等設施,這是特殊兒童的“小灶”。“融合教育不是降低普通教育的標准,而是額外增加特殊教育的個性化內容,讓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在互動中共同成長。”劉樹芹說,現在園區按照10︰1的比例設置普特生源,嶗山區每月給每名殘疾兒童補貼康復訓練救助資金最高3000元。

青島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張艷說,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規范化管理,整合資源構建“醫療+康復+教育”深度融合服務體系。

“一輛校車”聚合力

“‘大鼻子’來啦!”

長長的車頭、金黃的車身,一輛校車慢慢駛來,穩穩停靠在路邊。

青島城運控股集團交運溫馨校車公司照管員翟雪走下車,導引孩子們有序上車。車門處,放置著幾個“百寶箱”,藥品、文具等一應俱全﹔車廂內,孩子們創作的插畫貼成排,童趣十足。

每天上下學時間,一輛輛“大鼻子”校車穿梭往來,風雨無阻,構成獨特的風景線。

“青島城區道路比較狹窄,孩子上下學常堵車,特別是碰上旅游旺季,更是令人頭疼﹔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學生通勤安全隱患很大。”青島城運控股集團交運溫馨校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景舜說。

2011年,青島市啟動首批專業校車試點工程,后被列入市辦實事,將亟須校車的農村列入了財政補貼計劃。2012、2013年,每年新增校車600多輛。

2023年,青島城運控股集團交運溫馨校車公司正式發布校車運營服務管理團體標准。目前,全市共為450余所學校開通專業校車線路3500余條,每天安全護送12.5萬余名中小學生平安上下學。

時間久了,校車成了一個載體,引來更多力量參與其中——

各市區的檢察官走上校車,給孩子們上堂“普法課”﹔青島市出版集團人員捐贈圖書,打造“流動圖書角”……

“移動的校車是一個縮影,映射的是全社會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合力。這座城市,也因兒童友好變得更有溫度、更有力量。”青島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魏魯華說。

校車穩穩向前,駛過大街小巷。微風吹進車廂,孩子們笑聲朗朗,歌聲嘹亮。

(責編:高哲、趙丹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