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公益動態

讀懂“教育強國指數”

記者 晉浩天
2024年06月04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日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完成了2023年度教育強國指數測算。結果表明,與2022年相比,中國在全球的位次上升2位,排第21位,是10年來進步最快的國家。

教育強國指數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如何從指數中讀懂我國教育發展?

“一年來,教育強國指數的上升主要表現為:優勢指標不掉隊,短板指標有提升,創新指標有突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說。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馬曉強告訴記者,我國基礎教育質量贏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多次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表現搶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反映出的學生閱讀、數學等學科的合格率與PISA測驗反映出的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達標率基本相當,整體達到排名前15位國家水平。同時,一年來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穩中有升,2023年達到91.8%。

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高教方面,我國進步最明顯的是高等教育普及與辦學水平指標。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2%,與排名前15位國家的平均水平(86.9%以上)差距進一步縮小﹔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高校排名中,我國入選Top200的高校數逐年增加。

馬曉強還表示,從教育強國指數看,一年來教育在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兩個主要成就:一是我國科學家佔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比例逐年提高,位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二是我國高等教育畢業生中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佔比位於各國前列,持續保持在40%以上。“我國數字化人力資本得分不斷提高。根據歐盟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DESI)的擴展版本(I-DESI)中對全球約50個國家數字化人力資本的分析,我國近年排名提升,最新排名為第15位。”

從指數看,未來的教育會如何發展?

馬曉強說,今后排名每提升一位,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補齊短板,找准發力點,才能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他建議,高度重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響。“應提升學生和教師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認知水平。通過編寫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指南、開展體驗式培訓和交流等活動,幫助他們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強大能力以及潛在風險,體驗獲得感、消除陌生感,鼓勵和支持師生成為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實踐探索者。”

繼續鞏固我國的STEM教育優勢,也是馬曉強關注的發展方向之一。他說,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對STEM人才的爭奪將更加激烈,應進一步夯實我國STEM教育地位。可充分利用我國理工科專業學生生源好、規模大等優勢,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快推進新工科教育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形成中國特色的STEM教育模式。重視理工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有針對性地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聚焦理工科短板加大科研經費支持。

(責編:董若凡、趙丹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