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聚力微光>>案例展示>>文化領域公益事業

國家話劇院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赴敦煌創作採風

韋衍行
2024年05月29日19:24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9日電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創排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近日,《受到召喚·敦煌》前往甘肅敦煌展開為期數天的創作採風。

“身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敦煌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在參觀了敦煌莫高窟后,感覺自己像是跨越了千年時光,感受著中華文脈的賡續,看見了一束延綿了80年的莫高精神的光。”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在中國國家話劇院與敦煌研究院交流座談會上感慨。

敦煌研究院向中國國家話劇院贈送《鹿王本生圖》畫卷。中國國家話劇院供圖

田沁鑫表示,“中國國家話劇院將在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的創作上,詮釋好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在莫高窟,我們由衷感動於80年來幾代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精神,我們希望用守正創新的文藝探索,穿越敦煌風煙,編織出當代年輕人和青年常書鴻先生跨越時空的心靈共鳴,以新穎的現代故事、青春的活力表達,召喚更多人對敦煌的心向往之。”

“當年,常書鴻先生為什麼放棄法國優渥的生活,當起了敦煌的守護神?因為他第一次看到敦煌藝術作品的時候,非常震撼,這一下子激發起了他的民族自信心。”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表示,自己1984年第一次看到敦煌畫冊時,也是類似的心情,所以他完全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扎根大漠、守護敦煌,“敦煌是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方,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敦煌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地方,創新性是我們今天的藝術最應該繼承的,期待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敦煌的魅力!”

敦煌對每個人的召喚,各有不同。為了借助《受到召喚·敦煌》這部音樂話劇激發更多層次、更大范圍的“召喚”,國家話劇院希望打造一部集“戲劇藝術+數字科技”的創新之作,構建創新IP,以多樣化的表達、跨界式的整合,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使得作品突破傳統的物理邊界,觸及廣泛的受眾群體。

田沁鑫介紹,在藝術上,《受到召喚·敦煌》將以話劇結合音樂、舞蹈、壁畫、建筑等諸多敦煌藝術元素﹔在形式上,該劇將創造多空間多線性敘事結構,體現從法國、到北京、到敦煌的時代際遇,同時通過超清數字影音技術和流媒體傳輸等技術,以工程化的設計,制作“戲劇+電影+數字”的戲劇大片,為觀眾帶來“數字演藝”新體驗﹔在傳播上,作品定於2024年11月在北京首演,屆時將與中影集團合作,力求最大化擴大國際影響力。她表示,創作團隊將把此行收獲的驚喜、感動和震撼,傾注到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的創作之中,力求呈現一部兼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的文明回響和時代華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